當我第無數次試圖打開一份微信群聊文件,迎接我的卻只有冷冰冰的 “文件已過期或已被清理”的時候,還是不由自主地想起了某個已經很少打開的“企鵝”APP。

前不久,筆者關注到QQ還是因為騰訊折疊了PC版QQ秀的相關新聞。
從2003年年初上線,到2021年年末“半關閉”,雖然可能很多人現在早已沒有了使用QQ秀的習慣,部分細心的網友從去年年底“紅鉆”業務的下線也預感到了這一天,但近18年的陪伴真的走到了快結束的時候,還是讓很多網友有了“爺青結”的感嘆。

但隨后騰訊QQ官方立刻發文打斷了網友的感今傷昔,表示“沒有突然下線,只有驚喜嬗變,未來的QQ秀還會展示更真實立體的‘你’”。當時誰都沒有想到,官方口中的未來,在不到一個月內就來了。
據IT之家報道,騰訊開始在QQ手機版上限量測試“超級QQ秀”,為用戶帶來了3D版的QQ秀虛擬化身。原來大家的青春只是短暫地結束了一下。
QQ的第三次嘗試
“Avatar”一詞原本是印度教中的一個名詞概念,在梵文中的字面意思是“降臨”,它所象征的是神在地球上的物質形象。后來在基督教神學家的延伸中,“Avatar”還擁有了“神圣和完美”的一面。
而現在被用作“虛擬化身”的Avatar,在一開始就承載著網友在互聯網這片土地上,對于自己神圣、完美的一面的追求。

Avatar最早大規模受到玩家歡迎的國家就是我們的鄰居韓國。當時受韓國政府的支持,韓國國內互聯網基礎建設迅速鋪開,90年代《天堂》《風之國度》等網游作品的流行,也讓不少玩家體驗到了操縱虛擬人物,在互聯網上實現不可能的快感。
也正因如此,包括Netmarble在內的韓國公司也紛紛搭建起了包含虛擬化身的網上社區,讓網友在游戲之外除了賬號、昵稱,還能通過虛擬形象獲得更強的存在感。而騰訊的QQ秀,當年的靈感來源也是來自韓國的一個社區網站。
只不過相比起社區論壇,QQ秀背后是在用戶量持續減少后依然有5.9億月活的龐然大物QQ。但即使QQ秀早年間也的確擁有過屬于自己的輝煌,但隨著移動互聯網時代的到來,很難被移植到當時屏幕大小、性能相當有限的QQ秀也就從很多人眼前消失了。

在距離2009年過去了7年,QQ秀上線了13年之后的2016年年初,騰訊在手機QQ6.2.2版本上推出了“手Q厘米秀”,雖然在當年騰訊官方的新聞稿中明確表示“QQ團隊并不愿意將厘米秀視為QQ秀的延續”,當厘米秀捏臉、換裝的基本玩法,以及依靠玩家付費、與IP、商家聯動的盈利模式卻幾乎與QQ秀如出一轍。
和QQ秀一樣,厘米秀在一開始也大獲成功,在第一年激活用戶就已經破億。而如今,我們甚至需要一步步打開設置,才能看到開啟厘米秀的選項。
如今的手機性能對于大多數人而言,終于不再是體驗高質量3D虛擬形象的瓶頸了,用戶對于存在感的追求也并沒有消失,甚至隨著網絡社交、生活等場景的搭建,以及與現實的糅合變得日益強烈,作為國內社交領域的龍頭老大,騰訊在此刻推出3D“超級QQ秀”其實也不難理解。

圖片來源:IT之家
從目前的已知的資料來看,超級QQ秀“人如其名”,在玩法上與QQ秀并沒有很大的不同,部分開放了內測的玩家,只需要點進相關界面,就可以開始捏臉了,當然從玩家的截圖來看,下方的AI按鈕似乎代表著QQ可以通過玩家的照片等自動生成臉型,然后讓玩家微調。捏完臉之后用戶也可以為超級QQ秀其更換服裝、配飾等內容。
根據IT之家的報道,目前的超級QQ秀擁有金幣和紅鉆等兩種貨幣。或許和厘米秀一樣,用戶只需要通過會員就能享受這些付費的內容。當然,筆者也可以想見在不遠的未來,超級QQ秀也將和騰訊旗下眾多知名IP、游戲聯動,成為這些內容在閑暇時間接觸用戶的觸點之一。
“Qiscord”和超級QQ秀,抓住年輕人的心
在前不久QQ秀被折疊,引發熱議的幾乎同一時間,QQ內測了一項新功能“QQ頻道”,官方稱之為“一種娛樂協作新方式”,但其參與人數沒有上限、成員加入無需管理員審核,以及擁有文字、語音、直播、應用多個子頻道等特點,卻也展露出了這一功能 “Discord”的一面。
無論是帶有QQ風格的“Discord”還是如今的超級QQ秀,都是這個社交老將試圖重新與年輕人交心的嘗試。

QQ或者騰訊一直在試圖抓住年輕人的心已經不是什么秘密了。知乎上一名自稱厘米秀內容團隊的工作人員曾在知乎問答下表示,“厘米秀是在移動互聯網時代背景中,年輕人在網聊中的表達方式越來越豐富的前提下應運而生,同時它集結于QQ秀與表情的特性于一身,但又不止于此。”
雖然“厘米秀不是QQ秀”,但在筆者看來,超級QQ秀誕生其實也有著 “年輕人的社交需求”等類似的先決條件,并且在作用上,超級QQ秀相較于厘米秀而言,自然也往前踏了一步。
如果說QQ在虛擬化身上前兩次的嘗試中,QQ秀是將個性化作為主要賣點,厘米秀是將好友間的線上互動作為切入點,那么超級QQ秀則有潛力成為集大成之作。
在目前玩家放出的超級QQ秀截圖中,官方除了對超級QQ秀的簡單介紹,還表示“玩家的超級QQ秀形象,將來也將同步在PC端展示”,也就代表著超級QQ秀并不是手機端的專屬服務。而談及PC上的QQ秀,不知道是否有人記得當年互聯網上的各種QQ秀聊天室和QQ秀游戲大廳。

未來的超級QQ秀或許也將成為一個多平臺入口,背后連接的是各種類“Roblox”UGC綜合游戲平臺、“QQ頻道”等各種社交娛樂服務。和QQ秀早年在PC端的成功類似,在移動端,在針對于年輕人的社交場景中加入互動和游戲等元素,也成為當年的厘米秀表現優異的重要原因之一,對于QQ而言也屬于已經有經驗積累的方向了。
至于QQ秀的未來,筆者是保持樂觀的。社交網絡大大擴展了我們接觸世界的方式,這在帶來驚喜的同時也在刷新著我們對于自我和世界的認知,而對于年輕人而言,這種影響更加強烈。而一個能讓用戶產生親密感的,在穩定的同時也有著一定自由度的具象化線上人格,對于處于互聯網信息流中心的年輕人而言,是一種相當具有吸引力的選擇。

QQ秀所滿足的內容
為什么喜歡QQ?
就在筆者截稿的當天,一個名為#QQ為什么沒有被微信淘汰的話題登上了微博熱搜。雖然筆者一直不滿“小而美”的微信在占了我10G內存的同時缺失很多功能,而QQ在我使用頻率降低后卻淪為了“白月光”,但對QQ抱有好感的我還真的認真思考了這個問題。
而這背后的原因,其實除了各種易用的功能,還有就是年輕人。百度指數顯示,QQ較微信更受歡迎的用戶群在19歲以下與20至29歲兩個年齡段中。

在與微軟價值100億的交易告吹后,Discord的首席執行官兼創始人Jason Citro接受外媒采訪時曾泄露了Discord備受年輕人青睞的天機,和互聯網開放共享的共識不同,在社交這一方面 “年輕人對于社交的需求正在從開放轉向更小、更私密的空間。”
而筆者相信很多人都能達成的一個共識就是,微信這個有著自己同事、萬年不往來的同學,甚至是各種來自Soul、陌陌等其他平臺的好友,以及家人親戚的場景,在很多時候很難當作是一個個人空間。
這也是GameLook在之前看好“QQ頻道”的原因之一。要知道Discord時至今日依然只有不到兩億的月活用戶,QQ背靠騰訊也不需要和Discord一樣單點發力,就像當年的QQ秀,騰訊可以在這一方面同樣做到更大更好。

在此之前,GameLook曾多次提及QQ和元宇宙,事實上在今天的新聞下,部分網站的網友也嘲弄式地玩了梗,但正所謂,唯一不變的就是變化本身,即使我們不放眼那么長遠的未來,作為一個社交工具,時至今日,滄海桑田、QQ依然走在時代的前列,探索、滿足年輕用戶的需求,也是相當不容易的成就。
相信有很多和筆者一樣,當年開紅鉆走在時代潮流前線的年輕人,或許都已經在釘釘、微信、飛書上朝九晚五上班了,但能夠看到當初自己所熱愛的東西,改頭換面后被當下更年輕的群體喜歡,還是會有感觸的。
從“Qiscord”到超級QQ秀,QQ升級計劃已經啟動,GameLook還挺期待未來的QQ將迭代成什么模樣。
還沒有評論,來說兩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