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歷五月初五端午節是四大傳統節日之一,在這樣的民俗大節里,相關的習俗和食俗繁多復雜,但要是劃上重點,可以簡要歸納為“吃3樣,忌2樣,做3事”,大家不妨花時間一起了解一下,看看端午節的這些老傳統丟了沒有,今年過端午記得做,祈禱家人端午安康吉祥,一年都能順順當當。
端午吃3樣
1、吃粽子
“彩縷碧筠粽,香粳白玉團”,粽子是端午節最具代表性的傳統美食,從古至今都盛行不衰。傳說粽子的誕生是為了紀念楚國詩人屈原,屈原在端午投江后百姓們為了不讓水中的魚蝦們“蠶食”他的身體,紛紛把米團投入江中,后來也就有了吃粽子的習俗。如今每到端午這天家家戶戶都會包粽子、煮粽子吃,各式各樣、不同餡料口味的粽子吃起來鮮香軟糯,同時也寄托了人們祈福納祥的美好愿景。
【包北方甜棗粽子】
所需食材:糯米、蜜棗、花生、蜜豆、桂花、白砂糖、粽葉、彩線。
1、包粽子的前一晚,提前把糯米、花生、紅豆過水沖洗兩遍后加清水浸泡一晚上,天熱浸泡時要放冰箱冷藏。若是干粽葉也要提前一晚用水浸泡,新鮮的粽葉在包粽子前一小勺放清水浸泡即可。
2、泡好的粽葉放煮鍋里,放入一勺食鹽煮6分鐘,包之前取出沖洗后再泡入冷水中,隨包隨取。將泡好的糯米、花生和紅豆洗凈全部倒在一個大盆中,加入適量的桂花和白糖,攪拌均勻。
3、取粽葉折成漏斗的形狀,先填一部分拌好的糯米,放上一顆蜜棗再用糯米填滿粽葉。左手握緊,用右手把留出的粽葉向下折蓋住糯米,再順著一邊繼續將粽葉翻折直到沒有粽葉、糯米漏出。取彩線捆綁住粽葉。
4、粽子全部包好后先放清水中浸泡一段時間,泡好后放入高壓鍋里,倒入適量的清水淹沒住所有粽子,煮甜粽子時可以往水中加一勺糖,咸粽則可以加一勺鹽煮,高壓鍋壓1小時左右即可,若用普通煮鍋最少煮4小時。
2、吃鱔魚
在民間有著“端午黃鱔賽人參”的說法,鱔魚經過了冬春兩季的蓄養,這時的黃鱔正是肥美的時候,營養價值也是最高的,吃起來鮮嫩有營養。黃鱔買回到家中一定要處理干凈,特別是要將黃鱔血及其表皮上的粘液洗除去腥,不管是紅燒,還是爆炒都極其美味。
【紅燒鱔魚】
所需食材:鱔魚、洋蔥、姜、蒜、干辣椒、老抽、生抽、料酒、淀粉、鹽、糖。
1、鱔魚處理干凈后切鱔魚段,在鱔魚段上撒上些食鹽搓洗掉其表面的粘液后反復沖洗干凈。洋蔥切絲、大蒜、生姜切片備用。
2、炒鍋中倒入熱油,油熱后倒入蒜片、姜片和干辣椒煸炒出香味,把鱔魚段倒入鍋中翻炒,翻炒3分鐘后鱔魚段會略微卷,加生抽、料酒各兩勺,一勺老抽,放洋蔥絲炒勻。
3、往鍋中倒半碗清水,蓋上鍋蓋開中火燜煮上3分鐘左右,中火轉大火收汁,湯汁即將收干前,調少許水淀粉勾芡汁,翻炒使每段鱔魚都裹上湯汁即可出鍋。
3、吃雞蛋或鴨蛋
端午節很多地方都有吃雞蛋或是鴨蛋的食俗,一般端午前后氣溫會持續升高,人們出汗量也隨之增加造成體內缺乏水分和營養,為了讓身體保持健康并適應盛夏的氣候,人們會吃雞蛋或鴨蛋來補充營養。
雞蛋會煮成茶蛋或是鹽水蛋吃,還有的地區人們會用艾葉來煮雞蛋。雞蛋煮好后還會把一些雞蛋涂成紅色,再用五彩的網袋兜著掛在小朋友的脖子上,有保佑孩子能逢兇化吉,平安健康的說法。鴨蛋則會提前一個月左右腌成咸鴨蛋食用,或是將咸鴨蛋黃包進粽子里,吃起來綿密咸香。
【腌咸鴨蛋】
所需食材:鴨蛋、白酒、花椒、八角、桂皮、香葉、白醋、鹽。
1、新鮮鴨蛋用水洗凈,把鴨蛋殼上的水擦凈或晾干。鴨蛋全部放碗中,倒入半瓶的白醋完全腌住鴨蛋,浸泡一小時。
2、煮鍋中接入適量的清水,倒入一斤的食鹽,放一塊桂皮、兩勺花椒、四片香葉、五個八角,開火煮10分鐘左右。煮夠時間往鍋中倒入100克的白酒,關火晾涼。
3、將泡好的鴨蛋放入密封罐中,再把晾涼的料汁倒入罐子中,封上蓋子后腌制大約一個月的時間就能取出品嘗起沙流油的咸鴨蛋了。
端午做三事
1、掛艾草、菖蒲
五月初五在古人看來是“五毒日”,陽氣在這天上升至了極點開始漸消,陰氣開始從地下慢慢滋生,雨水增多,環境會變得潮濕起來,很多毒蟲蛇害開始大量的繁殖、活躍,人們為了驅除這些蛇蟲就用艾草或菖蒲掛在家中。
艾草作為一種中草藥,含有一種艾油會散發出一股奇特的芳香,蟲害聞不了這種味道就會被驅趕走,五月艾草正是生長旺季,艾油含量最多,效果最好。人們就會清晨起來去割上一些艾草,用紅繩捆綁在一起掛在門前或是插在門中間來驅蚊防蟲。
菖蒲和艾草的作用相似,也含有一種可揮發的芳香油能驅蟲殺菌,而且菖蒲的葉子長得和刀劍很相似,也被古人稱為“水劍”,據說可“斬千邪”,將其掛在門上,就能驅邪避災,保佑家人平安健康。
2、戴香囊和五彩繩
在很多地區人們都會提前準備上香囊在端午佩戴,特別是要給孩子身上系上香囊。香囊中包著艾草、雄黃、菖蒲等這些中草藥或是香料,散發出特殊的芳香氣味,可以幫助孩子驅除蟲害、保平安。
五彩繩則是用“紅、黃、黑、白、青”五種顏色的線繩編成的,這五種顏色象征著五方和五行是吉祥色,到了端午這日家長們就會編好或是買好五彩繩系在孩子的手腕或腳腕上,有辟邪、驅邪的作用,寓意給孩子帶來吉祥和健康。
3、涂飲雄黃酒
在電視劇《新白娘子傳奇》中白素貞是蛇妖,她也因喝了雄黃酒而現出了原形。雄黃是一種中藥材,散發著奇特的香味,蛇蟲聞到香味后都會避而遠之。人們在端午節用雄黃泡酒,來防蛇蟲的叮咬,但雄黃的成分中有硫化砷和汞,是有毒的,所以要泡雄黃酒喝只需取微量的雄黃放入黃酒或是白酒中即可,但不能多飲。
大人飲雄黃酒,小孩則要用雄黃酒涂抹到額頭、手足或是耳鼻上,讓雄黃的味道從身上散發幫助驅趕孩子身邊冒出來的蛇蟲以防被叮咬、傷害。有的地方會直接在孩子的額頭處用雄黃酒畫“王”字,和老虎一樣,寓意是作為萬獸之王,蛇和毒蟲看見就會遠遠避開,有驅邪避災的含義。
端午忌做2樣
1、忌說端午快樂
過年過節親朋好友一般都會道上一句節日快樂,但端午節較為特殊,不能再說端午節快樂,而是要說端午安康。端午節是一個紀念先賢的節日,流傳較廣的四則人物紀念說都是比較沉重的,比如屈原是在這日投江、伍子胥也是自刎而死等,故而端午不適合說“快樂”。
其次,端午又是“惡月惡日”,蛇蟲漸多,濕熱的天氣人們也容易多發疾病,互道安康可以表達對親友“平安健康”的祈福和祝福,相比“快樂”二字安康更為恰當合適,所以到了端午節遇人不要再說“端午節快樂”了,而是真誠的說一句“端午節安康”。
2、忌下河游泳
端午節前后氣溫升高,人們容易貪涼趁著放假跑到河邊去游泳避暑降溫。端午節雖屬于夏季,但只是夏天的開始,溫度還沒真正穩定,水溫也還是很低,若是沒做好熱身運動,越往深處游水溫就會越低,就會出現身體抽筋的情況,解救不及時甚至會威脅到生命安全。還有的游完泳后一熱一冷被激著很容易感冒,影響身體健康。
另外,端午節也是紀念屈原的,他在端午節這日投汨羅江而亡,選擇在這天下水寓意也不太吉利,所以大家盡量還是不要在端午節這天去下水游泳,等到水溫稍微上升再去游泳也不遲。
——老井說——
據說端午節所佩戴的香囊和五彩繩當天不能丟失,若是在端午節丟了寓意不好,會有不吉利的事情發生。在給孩子佩戴香囊或是五彩繩的時候,要記得叮囑他們守護好自己的香囊和五彩繩,等到端午節過后,碰到第一個下雨天再將香囊和五彩繩丟入水中,水會將所有的疾病、災難等統統沖走,保佑一年的平安健康并帶來吉祥和好運。
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不知道大家所在的地方是否有這些說法,大家過端午節時又有哪些不同的節日習俗,歡迎在評論區留言分享給更多的人了解,最后祝大家端午安康!
我是市井覓食記,與世界交手多年,依然光彩依舊,興致盎然!喜歡專注吃喝玩樂市井小事,每日更新菜譜和美食趣聞,關注我,享受美食不迷路。
還沒有評論,來說兩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