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人節小丑
愚人節
愚人節
4月1日是西方的民間傳統節日“愚人節”。在這一天,人們可以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盡可能編造出一些有趣的謊言,去調侃、捉弄別人。只要是在午夜12點以前,無論你做得多么過分,多么肆無忌憚,也不會受到指責。那么,愚人節是怎么來的,人們又是怎么歡度這一天的呢?
關于愚人節的起源有很多版本,而最普遍的說法是起源于法國。1564年,法國國王查理九世決定采用新改革的紀年法——格里歷(即目前通用的陽歷),以1月1日為一年之始,而此前是以4月1日為新年的開端。但一些因循守舊的人反對這種改革,依然按照舊歷固執地在4月1日這一天送禮品,慶祝新年。主張改革的人對這些守舊者的做法大加嘲弄,甚至有些人在4月1日給守舊者送去假的禮品,邀請他們參加假的招待會,并把上當受騙的保守分子稱為“四月傻瓜”或者“上鉤的魚”。從此人們在4月1日互相捉弄,這成為法國流行的風俗。到了18世紀初,愚人節的習俗流傳到英國,后來又被英國早期的移民帶到了美國。
愚人節最典型的活動還是大家相互開玩笑,搞些小惡作劇。比如,有的人會趁朋友或同事不注意,在他背后貼一張畫兒,如果沒人提醒,被愚弄者就會一直帶著它,直到最后才發現自己成了“四月的傻瓜”。不過現如今,人們開始對愚人節有了“戒備之心”,生怕自己一不小心被人整,所以行事十分謹慎。于是有的人就絞盡腦汁,利用互聯網手段“開發”新的捉弄人的小把戲,搞怪的花樣千奇百怪。法國一個娛樂網站就列出了10條“愚人節整蠱妙招兒”供人參考:比如在“推特”上,教你通過網絡鏈接制作一個假的明星賬號,被整的好友就會收到比如被“Lady Gaga”或者奧巴馬的消息;或者教你怎么給讓別人電腦整個屏幕的畫面180度倒轉,給同事發送全黑色的截圖讓他的電腦瞬間黑屏,在同事的鼠標下面墊張紙,讓鼠標失靈等等。
今年的愚人節,谷歌公司也來湊熱鬧搞惡作劇,它3月31日在旗下的視頻分享網站YouTube上發布了一段時長3分32秒的視頻,YouTube的代表在視頻中宣布,將該網站關閉10年。他表示,該網站成立8年來只是為了尋找世界上最好的視頻,而現在持續8年的作品提交期已經結束,所以YouTube將關閉10年,以便讓數千名評委審核所有上傳至YouTube的視頻,并于2023年公布獲勝者。自稱評選主管的蒂姆·利斯頓宣稱:“我們即將于今天午夜關閉,YouTube網站將不再接受新上傳的視頻。經過驚喜連連的8年,現在是評估上傳到我們網站上的所有視頻,并挑選一個贏家的時候了。”
總之,愚人節是個快樂的日子,大家互相開個善意的小玩笑,給枯燥的生活增添些輕松的氣氛,有利于增進彼此的感情。
愚人節最典型的活動還是大家相互開玩笑,搞些小惡作劇。比如,有的人會趁朋友或同事不注意,在他背后貼一張畫兒,如果沒人提醒,被愚弄者就會一直帶著它。
歷年經典玩笑
1991年:瑞典電視前掛尼龍襪
在1962年,世界上的電視觀眾,當然也包括瑞典人,都還在收看黑白電視。愚人節這天,瑞典僅有的一家電視臺發布新聞說,電視技術取得突破,只要觀眾在自己的電視機屏幕前掛上一只尼龍襪,就可以收看彩色畫面。
1985年:美國職棒聯盟出現超級新秀
《體育畫報》雜志刊登報道說,美國職棒聯盟出現了一名超級新秀,紐約紐約大都會隊新加盟的新秀投手擲球速度可以達到270公里/小時。球迷們開始期待這名超越常人的明星,后來卻發現他們只是看了條謊言。
1991年:蒙娜麗莎的皺眉
英國《獨立報》報道稱,一個藝術小組在清洗名畫《蒙娜麗莎》時發現了一個驚人的秘密,在將畫上的蒙塵去掉之后,這位以“神秘的微笑”風靡世界的女子竟然皺著眉頭。
1992年:分割比利時
在這一年的愚人節,《倫敦時報》用大版篇幅報道了比利時將被一分為二的消息。該報紙稱,比利時北部說荷蘭語的部分將并入荷蘭,南部講法語的部分則被并入法國。這篇報道說得煞有介事,還附上了詳細的分割地圖,竟然愚弄了當時英國外交部部長,他還表示準備接受電視采訪,討論這一“重要問題”。
1992年:尼克松復出
美國公眾廣播電臺報道說,因“水門事件”而下臺的前總統尼克松已經宣布復出,角逐總統寶座。節目中還播出了一段“尼克松”的演講,宣布他的復出,并稱“從來沒有做錯過任何事”。節目播出后,觀眾反響強烈,紛紛打電話到電臺,主持人才道出事實真相:其實尼克松的講話只是喜劇演員的表演。
1993年:男女分用電話
以嚴肅、理性著稱于世的德國人也在愚人節開起了玩笑。德國的一家地方報紙《Sudkurier》稱,當地正準備引進一種新的電話系統,男人和女人將使用不同的電話,原因是“女人占用電話的時間太長”。等等
還沒有評論,來說兩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