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薩沙歷史上的今天。
作者:薩沙
本文章為薩沙原創,謝絕任何媒體轉載
一戰的防毒面具究竟是怎么制造出來的?1915年4月22日: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德軍使用氯氣攻擊協約國聯軍,這是人類首次大規模使用化學武器。

大家看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戰地照片,最大的感觸就是軍人似乎人不像人鬼不像鬼。
為啥會這樣?
他們大多戴著防毒面具,根本看不到長相。
為什么這么做?從1915年第一次毒氣攻擊以后,任何軍人都必須佩戴防毒面具,不然隨時可能完蛋。
防毒面具最早出現在什么時候?
這是一個漫長的故事。
早在古代,世界各地就有防毒面具,只是用法不同。

歐洲黑死病橫行的時代,負責處理尸體和救護病人的瘟疫醫生,人手一個防毒面具。
當年的人類不知道細菌和病毒,認為黑死病是一種蔓延的毒氣,肉眼看不到。
瘟疫醫生使用一種防毒面具,用于降低自己的死亡率。
今天看來,這個面具多少有一些的殺菌作用,對黑死病的抵抗作用幾乎沒有,略勝于無而已。
中世紀歐洲醫學很落后,醫生們普遍相信香料可以對抗瘟疫。
于是,面具里面放置很多香料:龍涎香、蜜蜂花、留蘭香葉、樟腦、丁香、鴉片酊、沒藥、玫瑰花瓣。
這些藥物太多,傳統的面具根本容納不下,就把面具制作成一個鳥嘴狀。
久而久之,鳥嘴瘟疫醫生就成為死亡的象征,代表恐懼和絕望。

中國古代則經常使用毒氣類武器,大多用于攻城。
北宋的《武經總要》記載過初級火器中的一種毒藥煙球,譬如毒藥煙球的藥方為:“球重五斤,用硫黃一十五兩,草烏頭五兩,焰硝一斤十四兩,芭豆五兩,狼毒五兩,桐油二兩半,小油二兩半,木炭末五兩,瀝青二兩半,砒霜二兩,黃蠟一兩,竹茹一兩一分,麻茹一兩一分,搗合為球,貫之以麻繩一條,長一丈二尺,重半斤,為弦子。更以故紙一十二兩半,麻皮十兩,瀝青二兩半,黃蠟二兩半,黃丹一兩一分,炭末半斤,搗合涂傅于外。若其氣熏人,則口鼻血出。二物并以炮放之,害攻城者。”
看看,這種毒藥煙球制造很復雜,用投石車之類投到敵人陣營中。
這些毒氣今天看來很難致命,仍然可以導致呼吸困難、影響視線、造成恐慌還有灼傷呼吸道。
中國古人當然也有對付的方法,比如用醋浸透的面紗作為面具,這就是中國古代的防毒面具。

近代,防毒面具技術發展迅速,并非為了軍事。
近代有兩種行業很喜歡防毒面具,第一是礦工,他們需要經常在毒氣彌漫的礦井內工作,稍有不慎就會死傷;第二是消防員,他們深入火場最大的傷亡不是燒傷,而是被毒氣熏死。
有需要就有市場,這方面的科學進步很快。
早在1823年,約翰兄弟和查爾斯·迪恩兄弟研究了消防員的防毒面具,效果明顯但有不少缺陷。
1849年,美國發明家劉易斯獲得了“吸入器或肺部保護器”專利,這是美國第一個可以凈化空氣的防毒面具,主要用于過濾灰塵,主要為礦工使用。
1854年,蘇格蘭科學家發明了一種使用炭過濾有毒氣體的簡單面罩,這才是非常實用的設計。
從此,防毒面具開始普及。

到一戰爆發前,防毒面具技術還是比較成熟的,礦工、消防員甚至潛水員都有自己的面具。
美國消防員使用的防毒面具,是美國科學家加勒特摩根在1914年設計的。
這種防毒面具非常實用,曾成功在救出爆炸后困于100多米地下的32人,成為美國消防隊的主要裝備。
一戰的軍用防毒面具,就參考了摩根的設計。

1915年,一戰的毒氣戰還沒開始之前,英國就發明了一氧化碳呼吸器。
那時候炮戰很激烈,每次炮擊都有百分之幾的炮彈不會爆炸。
這些陣地上的未爆炸炮彈,會釋放大量的一氧化碳。這種一氧化碳也是致命的,會殺死戰壕里面的英軍士兵,必須裝備呼吸器。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德軍在1915年4月的第二次伊普雷戰役上使用了氯氣,造成英法聯軍5000多名士兵中毒死亡。
英軍已經有所準備,卻沒有大量裝備防毒面具,仍然損失慘重。
在軍方沒有提供可靠的防毒面具之前,英法士兵只能設法自救,很快發現兩件事。

第一,只要用浸透水的毛巾遮擋在口鼻處,就可以減弱毒氣的危害。
有意思的是,曾有一支法國的阿爾及利亞騎兵部隊被毒氣偷襲。
倉促之間,法國騎兵們找不到水,就用還沒處理掉的馬尿浸透毛巾,然后捂住口鼻。
讓人驚訝的是,這些騎兵無一死亡,相反友鄰部隊死傷慘重。

第二,則是一個搞笑的發現,起源于野豬。
氯氣對于任何生物都是有很大毀滅性的,戰場上大量野生動物死亡。
英國士兵奇怪的發現,其他動物都死光了,似乎只有野豬不受影響。
他們向上級匯報后,專家對野豬進行了測試。原來野豬聞到毒氣的味道以后,就會本能地用長嘴拱地,將鼻子埋入疏松的泥土下,泥土對毒氣起到了過濾和吸附的作用。

資料中這么寫:受此啟發,聯軍科學家隨后提出使用“活性炭”或是碳酸鈉和大蘇打等物質對毒氣進行吸附,這也是為什么頭盔式防毒面具,都有一個類似野豬鼻子的罐形過濾裝置。

總結全世界各種經驗,加拿大醫生克魯尼·麥克弗森火速發明了一種防毒面具。它有一個帶化學吸附劑的呼氣管,可以有效吸附空氣中的氯,這也是早期毒氣彈的主要成分。
麥克弗森醫生是,真正意義上軍用防毒面具的第一個設計者。
英軍在1915年6月大量裝備這種防毒面具,并且改進為“海波頭盔”。
由于戰爭的進行,防毒面具也在不斷進步,毒氣也在不斷升級。

資料這么寫:1916年,科學家在原始防毒面具的基礎上,研制和改進出一種“盒子防毒面具”(BoxRespirator)。這種“盒子防毒面具”是一戰中防毒面具的巔峰之作,它由兩部分組成,一部分是頭盔,另一部分是盛放化學藥品的過濾罐,呈盒子狀。兩個部分通過一根軟管相連。過濾罐內的化學物品可以與毒氣產生化學反應,降低毒氣的效果,使士兵們可以通過軟管吸入過濾后的新鮮空氣。

這種面具,英國一共生產了高達1600萬個。

研究表明,任何防毒面具不是百分之百可靠。
士兵佩戴防毒面具,仍然不可避免的吸入一些毒氣,導致身體永久性的受損。

佩戴防毒面具本身,即便沒有遭遇毒氣,對身體健康也是很大的威脅。
一些敵人反復釋放毒氣的陣地,士兵只能24小時佩戴面具。由于呼吸不暢和面具內的高溫,他們痛苦萬分,生不如死,頭部微血管都會暴裂。

沒有多久又出現了芥子氣等毒氣,可以通過皮膚殺傷士兵,防毒面具也沒什么用了。
希特勒就是被芥子氣一度搞得雙目失明,痛苦得幾乎要自殺。
一說希特勒由此認為毒氣是非常惡毒的武器,在二戰中沒有使用它。
由于一戰的恐怖精力,英國存儲了高達8700萬個防毒面具,在二戰發給每一個英國人。
聲明:
本文參考
圖片來自網絡的百度圖片,如有侵權請通知刪除。
還沒有評論,來說兩句吧...